» 我是勤勞的搬運工之太講道理的人有時是很麻煩的
李松蔚,心理學工作者
知識分子有的是很麻煩的。
說有個知識分子,啊,研究生,跟人吃飯。坐了一大桌人,服務員挨個要倒酒。這位同學不喝,主人不干,這就進入了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酒桌辯論賽環(huán)節(jié)。
正方:主人。立場:不能喝也得喝。
反方:該同學。立場:確實不能喝。
通常這種比賽進行個三五回合,作為酒桌上的熱身節(jié)目,是很有娛樂性的。最后誰勝誰負不是大問題,關(guān)鍵是要精彩好看。一攻一守,正方霸道而不失親善,反方綿密又十分謙恭,評委和觀眾們再跟著起哄架秧子,場面立刻就嗨翻天。這個故事里的主人當然也深諳此道,一拍桌子,豪氣干云:不能喝酒的就別坐這桌!
結(jié)果這位同學悠悠站起,收拾碗碟飯菜,挪到旁邊沒人的一桌去吃了。
…………
我在咨詢室里也見過不少這種來訪者,他們共同的麻煩是,人際關(guān)系都不好——通過這個例子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他們自己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我做錯什么了?'言下之意:明明是他讓我別坐這桌的啊。
再多說一句就是:'錯的明明是他吧?'誰叫他非逼著我喝酒呢!丟臉活該!
這種時候,最讓人憋出內(nèi)傷。為什么我特意說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都愛講道理,凡事都要掰扯個是非曲直。事情有對錯,這不假。但事情也不是光有對錯。知識分子(或者說,特愛講道理的人)的問題,在于把對錯當成唯一的準則了。
說得再準確些,索性是把'沒錯',當成了發(fā)動攻擊時的隱身符。
我小時候也會有類似的情況(估計很多人都有),爸媽說:'大人說話不許插嘴!'其實我心里十分不忿,但又沒有勇氣(和實力)公然造反,只好乖乖閉上嘴,同時在心里發(fā)狠:'好,是你讓我不說話的,那你等著,以后在你們面前再也不說話了'。雖然,這樣的報復一次也沒成功過(總是在他們意識到這種反抗之前,就已經(jīng)忍不住破戒了),但其用意是明確的:我要讓你們不舒服,為之前的事后悔。
而且,因為是你們的命令,所以我'沒錯'——于是!也就不能揍我哦。
所以你看出來了吧,這種理直氣壯的另一面,其實是膽小害怕懲罰。又想把自己保護好,又忍不住想進攻,唯一的辦法,就是貼一張'沒錯'的隱身符向前沖。
這些小孩子的技巧,現(xiàn)在看來當然是太幼稚了。但是這種幼稚的方式在成年人當中,也不是沒人在用。前兩天就在知乎日報上看見:'在老家不方便充話費,一直停機,女朋友給我充了也不知道,就一直沒聯(lián)系她,現(xiàn)在過了10天她提出分手了,我該怎么辦?'這種問題真可以讓人笑疼肚子,前半句背后,豈不是濃濃的一句:
'我做錯什么了?'真的,明明就是話費的問題嘛……
把對錯當成唯一準則的人,會相信只要自己做到'沒錯',就怎么樣都可以。把氣氛搞到冰點也可以,讓人下不來臺也可以,不說話也可以,吊著臉也可以,一直不聯(lián)系也可以。剛剛接到的邀請,有人在知乎提問:'男朋友看著我哭也不哄我,問其理由他說因為這是我的錯'。你看,看著女朋友哭也不哄,這也可以。
平時不太容易看出他們這一點,但是只要他們對人有意見的時候,就再也遮掩不住。在我的經(jīng)驗中,這些人是不擅于隱藏他們的攻擊性的。因為他們自以為貼著隱身符,安全得很,不管怎樣讓對方不痛快,都合情合理,無可指摘。攻擊,變著法兒,撒著歡兒地攻擊。你覺得我在攻擊?不,不,你想多了。我只不過是照著道理辦事而已,要不然還能怎么辦?你要是不痛快,那都是自找的——我做錯什么了?
等到有一天,他們意識到那個隱身符其實根本沒用,他們的攻擊行徑就好像掩耳盜鈴的小偷先生一樣,一直都暴露在眾目睽睽時,他們會驚訝得不敢相信,也拒絕承認。我有個來訪者找我咨詢,別人總說他摳門,花錢太小氣。是的,以前經(jīng)濟條件不好,確實有點摳門,可是他一直在改啊,他在有意識地花錢請客啊,別人請他一頓他都會記得回請一頓啊,價格上也一直很均等啊,平時出去玩他還買飲料啊……他們怎么還看得出來?靠,甚至有只見過一兩面的,也這么說他,這算怎么回事!
他一直期待我?guī)退业絾栴}所在:到底還有哪里做得不夠大方?我改!
'我做錯什么了?'真的,還有哪里沒被隱身符遮住,我可以再補救……
但我很難跟他講明白。我相信看到這里,大部分人都理解了,但是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其實很難讓他反省,意識到對錯之外的其它。因為他最擅長就是講道理,道理背后的東西,你也講不清,他也聽不進。就算真的不占理,還可以找借口嘛(什么,那樣離開酒桌不禮貌。堪パ綄Σ黄,我不知道,從來沒有人教過我,而且那天我也有點頭暈,而且那天桌子確實有點坐不下,而且我們老家那邊說話都是直來直去……不是不是,怎么會是有情緒呢,真的沒有)。何況這種人還有一種本事,就是總能再挑出你的'錯'來(話說回來,當時你就該攔我一下啊,你不說我怎么知道呢,再說你也知道我不能喝酒,你這么逼我不是讓我出丑嗎,而且你當時說了那種話,你讓我怎么辦呢……)。在道理層面上,總之你是不可能比他更'正確'的了。
這時候再爭論下去,就只能憋出內(nèi)傷。跟這種人還廢什么話呢?管你做沒做錯,老子就是感覺到了!就像那個因為欠費不聯(lián)系的,直接提出分手。'我做錯什么了?''啊,你什么都沒錯,錯的是我——說真的,我就是沒道理地想揍你'。
所以你看,人際之間的規(guī)則就是這么真實:就算你'沒錯',該得罪人也照樣得罪。我并不是說,得罪人不好。問題是你要做好準備。回到開頭的例子,我就看丫的逼我酒不爽,我要反抗!——可以啊,但你得想好,這朋友你不打算要了。直接把酒潑他臉上,抽丫一耳光,啐他一臉唾沫,或者(貌似很有道理地)端上盤子坐別桌,怎么著都很好。只不過最后這一種選擇,和前面幾樣,效果其實是類似的。
這時候,講不講道理并不重要。不講道理而攻擊的,是真性情;講道理而攻擊的,也是狂狷的知識分子,文人本色。兩種人都同樣值得肯定,因為明知會遭到報復而選擇了出手。比較悲劇的是第三種,自以為講了道理,就可以不用為攻擊承擔代價,面臨別人的反擊時,則只好一味用'沒錯'來躲閃。這種行為……是糊涂。
———————————————
發(fā)自知乎專欄'潛臺詞'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11
嗯 很有道理 不是做數(shù)學題 哪來什么對錯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21
過程正義論和結(jié)果正義論。
有人不顧后果,比如上例敬酒的。
有人不顧過程,比如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23
黑知識分子都黑不漂亮,寫個屁的知乎專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23
做事要講情理,講理無情的就有失偏頗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2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莫比 (2013-08-20 16:23)
文中只是說這種人里知識分子的比重多點吧,而且這似乎恰好是事實啊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2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莫比 (2013-08-20 16:23)
文中只是說這種人里知識分子的比重多點吧,而且這似乎恰好是事實啊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6:50
不講道理可以洗地成人情世故,惡心的一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7:22
作者舉例的這類人只能說懂一層道理,但是不懂另一層道理;蛘哒f在一件事上孤立的只看一個道理,所以才會發(fā)生爭執(zhí)。
比如說喝酒那個例子,我不能喝所以不能逼我喝是一方面的道理,但得罪主人導致主人忌恨也是正常的道理。兩者之間孰輕孰重取決于個人的價值觀,但是想拿其中一方面來證明另一方面恐怕不一定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7:29
所以啊,中國大概沒有真的“知識份子”吧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8:1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lcl_lcl (2013-08-20 16:50)
一定要這么偏激嗎?做事的時候多考慮一下朋友的感受盡量不讓朋友難受,朋友會感激你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8:21
你說的沒錯,但你的標準怎么看都不是雙向的,這種朋友不要也罷。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8:4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抿嘴一笑 (2013-08-20 18:16)
說不定這人根本就沒把那主人當朋友看,你怎么確定人家不是在心里想“既然你這么說了我就順臺階下難道你咬我,反正我最TM討厭逼人喝酒的大不了以后不和你來往”,君不見馬桶還有很多說被逼喝酒就這樣那樣就差掀桌的?
這例子舉得就不好,你覺得喝酒非要這么推三阻四一番才好看但有的人未必是這么想。我想說這故事里兩個人都不懂人情世故,你想要人家給你留點面子那你怎么不理解一下人家的感受呢,主人家把話說那么絕就該想到會有下不了臺的可能,客人做那么絕也該有承擔相應后果的覺悟,只是所謂的“酒桌文化”導致這樣的主人是大多數(shù)而顯得這客人也太過特立獨行了點。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18:45
太過屈從別人的規(guī)則只會讓人覺得你軟弱可欺 太多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會讓人覺得你孤僻古怪
都是度的問題 怎么做自己把握罷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20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