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2013-07-14 21:50
» 倫敦街頭的硬幣
初到倫敦,因為語言問題,兒子,媳婦上班后,我們從不外出。3天后,兒子教會我們以一些簡單的問候語,以便我們進出時,碰上鄰居問好能簡單的回應(yīng)。
我跟老伴不愿整天呆在家里,于是常常一起漫步街頭或去教堂附近散步。
我們居住的地方離圣保羅大教堂不遠。我們每天都經(jīng)過泰晤士河上的新千年橋,它是一座步行橋。我們就通過它,去那不受汽車和城市噪聲干擾的圣保羅大教堂附近漫步。千年橋本身很美,一個個橋墩,如人向天空伸舉兩只巨臂,橋身如龍身一樣在巨臂里呈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拱形,輕輕地架在“彼得山”的通道上。有時,過橋后我們并不急于去圣保羅大教堂,而是沿橋旁的石板階梯而下,走在鵝卵石的街道上,看看兩邊那些巴洛克式和哥特式的建筑,聞聞酒吧飄出來的啤酒花的香味。偶爾傳來幾聲教堂里的鐘聲,看著從身邊駛過的老式出租車,就感覺恍然走進了十九世紀的英國倫敦,那意境,真的很美!
在街上看圣保羅大教堂只能看到圓形屋頂,老伴出語驚人:“老頭子,你看看那頂‘大氈帽’!”圣保羅大教堂本來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而在老伴的眼里,卻成了頗具中國古老特色的“大氈帽”,我在笑得彎腰的時候,老伴卻一臉正色地說:“你不夸我的愛國情,反倒還笑我?我這是典型的身在異國,心在中國呀!”也就在我彎腰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地上的鵝卵石上有一枚硬幣,我拾起來對老伴說:“為了獎勵你的愛國心,獎給你!”那是一枚2便士的硬幣,背面圖案是威爾士王子勛章,三根鴕鳥羽毛插在冠狀頭飾上。老伴接過硬幣童心大發(fā):“老頭子,說不定倫敦遍地是硬幣呢!我們不抬頭看‘氈帽’了,還是低頭拾硬幣吧!”這天,我們還真的拾到23便士呢!
晚上,我們跟兒子和洋媳婦說起我們路遇的趣事,洋媳婦好奇地睜大眼睛看著我們。兒子笑著說:“你們要真拾硬幣,每天都能拾到的,但一般的英國成年人都不拾路上的硬幣,哪怕是5便士的硬幣……”老伴打斷兒子的話說:“他們怎么能這么糟蹋錢呢?”兒子笑著說:“媽,您聽我說完,您也不會拾的。因為倫敦也有非常貧窮的人,特別是貧窮人的孩子走失的時候,他們就靠這些硬幣吃一個面包什么的,這些硬幣其實是一些有善心的人有意無意丟失在路上的……”
后來出去散步,我跟老伴再也不低頭拾硬幣了,也如英國人那樣有意無意地把身上的硬幣丟落在那些鵝卵石的路上。每一次聽到丟落的硬幣跟鵝卵石相碰的聲音,我倆都感到特別清脆,優(yōu)美。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2
滿滿的人文關(guān)懷 我感動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2
四:閱讀理解
1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6
編這些個真心討厭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延參法師 (2013-07-14 21:52)
HAHAHA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6
我在倫敦就沒見過地上有硬幣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8
確定這不是讀者體?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1:59
尼瑪我當年還真看過這個文章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0
真的嗎, 我要去撿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0
又黑大陰蒂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1
讀者的吧?
以前一大堆這樣的文章,小時候覺得外國的人兒是多么的善良,純潔,美好。
結(jié)果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尼瑪都全是那個小編自己編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1
中國火葬場、公共墓園滿地都是硬幣,沒人撿。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2
誰能給我科普下一便士多少RMB 能在英國買啥東西。
我想出國。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7
1.呆了快一年從未撿到過哪怕一個便士。
2.5便士買你妹的面包啊,就是今晚過期的打折面包也要20P吧,一般面包都在1鎊好么。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08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11
德國的街頭都是油紙包著的螺絲,鋼管,發(fā)動機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1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凌虐奧特曼 (2013-07-14 22:08) 太瞎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1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凌虐奧特曼 (2013-07-14 22:08)
感覺就像吃下一坨五彩斑斕的糞便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1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專黑陳奕迅二十年 (2013-07-14 22:11)
下水道里才有
網(wǎng)友評論2013-07-14 22:15
小時候感覺這種類型的文章相當流行啊 以讀者為先鋒 各種雜志 報紙 書刊紛紛跟進。。。瘋狂吹噓 對我父母輩的人造成了幾乎不可逆的影響(我爸媽的同齡同事到現(xiàn)在還相信歐洲沒有紅綠燈)
下一頁(2)
LOL羅輯思維全國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視頻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