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比較熟知鄭淵潔了,不過我卻更喜歡另一位作家,隨著恩基愛各種求名字的越來越多,特此推薦
最推薦文章<草房子>:
http://book.kanunu.org/files/chinese/201103/2372.html
感覺適合大人和學齡兒童一起看,都會有些許收獲的.
已有改編電影,有興趣的也可以找來看看.但個人覺得并沒有完整表達作者的思想.
作者介紹:
曹文軒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精擅兒童文學,任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是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
作者觀點:
我們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樂呵樂呵再說的輕薄的享樂主義。
這種享樂主義,是我們在面對苦難、痛苦時的怯懦表現(xiàn),是一種對生命缺乏深刻體驗與理解的必然選擇。而我們對此卻沒有絲毫的反思。不僅如此,我們還為這種享樂主義尋找到了許多借口。當下中國,在一片“苦啊”的嘆息聲中,開始了對快樂的瘋狂吮吸。我們看到的景象,大概是那個宣揚享樂主義的西方都望塵莫及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世界沉淪于一派輕飄的、浮泛的、沒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歡愉之中。歡樂,歡樂,再歡樂,歡樂到死。
追求快樂,是無可非議的,更是無罪的。問題是:這種忘卻苦難的快樂,在苦難突然降臨之際,究竟有多大的對抗力量?它只是一種享樂主義,而不是一種樂觀主義——樂觀主義,是一種深刻認識苦難之后的快樂,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有質(zhì)量的快樂。
由于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于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了我們在面對苦難時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因此,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jié)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jīng)熔巖的冶煉與物質(zhì)的爆炸一樣。
在這樣一個語境中,當一個孩子因為某種壓力而選擇輕生時,我們看到,這個看上去很深刻、很人性化的社會,急急忙忙地、毫不猶豫地從各個方面開始對造成這個孩子悲劇的社會進行檢討,甚至是譴責。我們從沒有看到過有一個人站出來對這個孩子承受苦難的能力進行哪怕一點點的反思。我們無意為這個社會辯護,無意為這個教育制度辯護——這個社會、這個教育制度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甚至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將任何問題往社會身上一推,往教育制度上一推,難道就是完全合理的嗎?事實上,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教育制度,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檢討,不也應包括對這個孩子對苦難的理解與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的檢討嗎?
由于我們對民主、自由、快樂的偏狹理解,我們喜歡不分是非地充當“快樂人生”代言人的角色*。我們?yōu)槟切┎荒艹袚?嚯y的孩子鳴冤叫屈,然后一味地為他們制造快樂的天堂。當談到兒童文學時,我們說:兒童文學就是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文學。十多年前,我就糾正過這個顯然不怎么可靠的定義,我說:兒童文學是給孩子帶來快感的文學,這里的快感包括喜劇快感,也包括悲劇快感——后者在有些時候甚至比前者還要重要。安徒生的作品,大部分是悲劇性的,是憂傷的,苦難的,痛苦的,但也是美的。由于一種不可靠的理念傳播于整個社會,導致了我們對安徒生當下意義的否定,甚至發(fā)展到有人要往安徒生的臉上吐口水。我在想:在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的今天,我實在不知道全世界到底還有多少人要向安徒生的臉上吐口水?看樣子,這事情大概也就是發(fā)生在中國——一個享樂主義風行的世界。殊不知,這正是我們對苦難缺乏認識而對快樂又抱了一種浮淺見解的有力證據(jù)。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03
倆都看過。鄭淵潔看得早,曹文軒是初中接觸的。記得還有一個沈石溪,專寫動物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07
你說曹文軒啊。。至今家里還收著他好幾本小說。。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07
還以為說小明呢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08
我發(fā)現(xiàn)日高亮平的帖子都很深邃啊……
道理確實是這樣的。如果不能讓孩子從小接受現(xiàn)實殘酷性的一面,也就無法培養(yǎng)其克服困難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很贊同這點。不過國人目前精神層面的東西也不僅僅是急功近利的享樂主義,還有那種傳統(tǒng)中根深蒂固的“本位主義”和“權(quán)力主義”也是個很個頑劣的問題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13
當年韓寒初出茅廬的時候知道曹文軒這個人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15
上周末才在地攤上買了曹文軒全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17
Reply Post by sniperlc1107 (2013-08-13 13:03):
倆都看過。鄭淵潔看得早,曹文軒是初中接觸的。記得還有一個沈石溪,專寫動物的。
老鄭有些東西略跑偏了.所以真要和孩子看的話,得稍微挑挑,注意孩子心理有沒有到能接受的那個層次.
曹文軒我覺得挺好的,至少小孩子的生活和情感,他描摹的很好.
故事也能體驗到各種小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我覺得這個很好,告訴小孩子,人是怎么成長起來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25
對曹文軒最深的印象還是他在郭四娘幻城封面上的大力推薦
黑歷史呀
網(wǎng)友評論2013-08-13 13:37